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音乐学系师生赴云南大理地区开展教学实践采风活动(二)


时间:2019-04-23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0

2019年4月22日(周一)早上九点,同学们在四位老师的带领下准时到达大理三月街古街场一号舞台。九点半,演出正式开始,演出的是剑川县阿鹏艺术团的民间艺人,此次演出共汇集了舞蹈,声乐,白曲,小品等14个节目。演出生动趣味,极具地方特色,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他们演唱中穿插了剑川当地语言:白语。演出结束后,同学们到后台分别采访了剑川白曲传承人姜宗德老师,民歌歌手罗智华老师和李福元老师。

姜宗德老师5岁开始模仿民间歌手学唱白族调,擅长自弹自唱、即兴编唱剑川白族调和本子曲,成为知名的民间歌手。其嗓音宏亮,音色浑厚,演唱富于感染力,龙头三弦弹奏技艺娴熟,与演唱配合相得益彰。老师们平易近人,从当地民间乐器的使用到白语的语音语调与汉语的差别等问题,都进行耐心解答,使同学们对剑川当地的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音乐学系师生采访剑川白曲传承人姜宗德


 

音乐学系师生与演出团队合影留念


 

音乐学系师生与姜宗德老师、罗智华老师合影留念


 

 

采访结束后,老师同学们在三月街匆匆吃过午饭,下午13;00准时在一号舞台观看了鹤庆专场音乐会,本场音乐会包含极具特色的田埂调和白依族舞蹈表演。田埂调主要流传在大理州鹤庆县辛屯镇、草海镇一带,曲调清脆悦耳,缠绵优雅,表现内容广泛,是一种民族音乐风格鲜明,带有小调色彩的白族民间对口山歌,极具艺术、文学等价值。田埂调多即兴唱词、讲究对仗、修辞巧妙。演唱形式一般以对唱为主,一方触景生情唱起一个话题,对方要根据所起的话题,即兴作出应答唱词。歌词不仅要求工整,而且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蕴含民俗习惯、人生哲理,给人启迪。田埂调唱词最早使用白语演唱,后来为了便于异地交流,逐步演化为汉语演唱,白语反而少用。在演出结束后大家到后台与田果馆长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了田埂调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弹奏龙头三弦等乐器,收获满满。

 

 

音乐学系学生采访田果馆长


 

音乐学系学生与演出人员合影留念


 

音乐学系学生与田果馆长合影留念


 

 

 

观看完今天的演出后,老师同学们一行来到了苍山脚下的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落采用细白麻石和青草石进行墙地面铺贴和台阶踏步的支砌,柱础佛台均用大理石汉白玉,整个群落石料整齐划一恢弘大气,体现了大理的石文化特色。

 

音乐学系师生在三塔前合影留念


 

崇圣寺三塔


 

倒影公园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大家对大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意犹未尽,也期待着第三天的采风实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