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音乐学系师生赴榆林地区进行教学实践采风(二)┃音乐学系王文霞书记一行赴榆林市佳县白云山、赤牛坬民俗村进行实践采风


时间:2019-04-09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0

2019年4月9日(星期二),音乐学系师生一行六十余人前往榆林市佳县白云山赤牛坬民俗村进行采风调研

白云山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上午同学们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对白云山景区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参观完毕后,同学们来到会客室,就音乐、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对白云山的道长进行提问。道长解说道:白云山的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镜仙乐。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教音乐吸收佛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白云山道教音乐曾传播四方,誉满省城,至今这一神韵仙乐仍诵唱古观,经久不衰。最后白云山的负责人为我系赠送一套书籍。白云山结束后,我系师生前往赤牛坬民俗村进行采风学习。

 

音乐学系师生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对白云山景区进行参观、考察、学习
音乐学系师生在白云山合影留念
同学们阅读白云山相关书籍
白云山负责人赠送书籍的剪影

 

下午,音乐学系师生来到了赤牛坬民俗村。首先观看了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桨’,爷爷的爷爷就这样。前沟短,后沟长,我家就住在高畔上,摇着纺车扬着场,奶奶的奶奶就这样……”这是《高高山上一头牛》开场的独白,这部剧是农民自编自演的黄土高原乡村原生态实景剧,分为序、劳动篇、爱情篇、祭祀篇、尾声五大部分。讲述着祖祖辈辈固有的生活,将原汁原味的陕北乡村原生态表演带给观众。整场演出犹如一幅宏大的民俗画卷,极具文化价值。

 

 

原生态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演出现场

 

 

随后我系师生参观了村中的民俗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一个陕北窑洞群落。赤牛坬博物馆囊括了陕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的诸多方面。例如民俗文化博览室、农耕文化博览室、灯展室、工匠器械室、度量衡室、红枣博览室、传统饮食博览馆、五谷杂粮馆、婚丧嫁娶展览馆和服装鞋帽馆等等采用这种仓储式的博物形制和独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让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而且灯博馆、鞋博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以及出自农民之手拙朴而精巧的泥雕、草雕,洋洋大观,令人惊叹。馆内展品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观赏价值。通过参观不仅我系师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对父辈们过去的艰难生活感同身受,让这一代青少年更加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赤牛坬民俗博物馆馆中一角

 

 

最后,我系师生乘坐大巴返回榆林市通过一天的采风活动,同学们收获颇多,不仅对白云山的道教音乐有所了解,还对陕北的民俗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