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我校教师团队赴安康学习调研汉调二黄


时间:2025-10-30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1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地方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1030日,学校组织人文学院、现代学院教师赴安康汉江大剧院观摩学习汉调二黄新剧《茶为媒》。

《茶为媒》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二黄的百年声腔为音乐创作素材,叙述了陕南“陕茶一号”茶园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史诗。该剧将产业升级、苏陕协作、生态保护等宏大时代命题,巧妙融入茶园带头人林春芽、茶学博士许明哲等人的奋斗与情感故事中。生动诠释了“守住非遗的‘魂’,找准时代的‘题’”的创作要义,为传统戏曲如何与当代社会同频共振提供了宝贵范本。该剧在艺术呈现上实现了“破”与“立”的辩证统一,风格清新明快,充分展现了汉调二黄“道白柔和、表演细腻”的独特魅力。

汉调二黄起源于古都长安,明末清初以“西秦腔二犯(二黄)”流传各地,清初期盛行于陕西安康、汉中、商洛等地。它受汉水流域山歌、民歌、小调的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本地方言,形成独立的声腔剧种。学术界认为,京剧源于汉调二黄,汉调二黄具有“活化石”的作用与价值。

观摩结束后,我校教师团队与研究院主创及专家进行了初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汉调二黄作为“京腔之母”,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值得被更系统地研究与传播。

此次调研学习,不仅让我们从汉调二黄新剧《茶为媒》中汲取了非遗现代表达的实践智慧,更为我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构建以陕南传统音乐为根基的特色原创音乐作品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以此行为契机,我校未来将积极启动以汉调二黄为代表的陕南传统音乐文化调研,形成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以汉调二黄等陕南传统音乐为素材的原创音乐作品创作;依托双方优势,联合申报相关非遗课题;同时建立育人基地,为我校学生提供深入了解地方戏曲、参与艺术实践的宝贵平台,完善“课堂-舞台-田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信通过校地双方的共同努力,将让汉调二黄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讲好陕西故事、传承中华文脉贡献更多力量。


撰文:申小龙、车  

图片来源:安康汉江大剧院

责编:肖云森

审核:张雅萍、宁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