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下午十四点至十六点,在西安音乐学院五号教学楼415教室,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导谢嘉幸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从研究到传承——华夏乐府行动计划的构思与实践探索》的学术讲座,分享了华夏乐府行动计划从最初构想到实施的背景、方法、经验与思考。此次讲座由音乐学系主办,图书馆协办,同时也是庆祝西安音乐学院70周年校庆暨音乐学系“春夏学术月”系列活动的第一场,讲座由曾金寿教授主持。
讲座从华夏乐府行动计划的背景讲起,谈到改革开放以来传统音乐研究的三个阶段:民族音乐集成(1980—)、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3—),可以看出我国传统音乐研究呈现的变化。其次讲到国家关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出的政策与支持,接着分析非遗面临断代与教育的实际缺位。最后得出许多传统音乐被艺术音乐格式化,或者挡在音乐艺术院校的大门外,而且在音乐院校中只是研究的对象,是艺术音乐创作的“下脚料”。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音乐,注重培养优秀的传统音乐人才。
谢嘉幸教授讲到2015年11月在福建召开的首届华夏乐府论坛,论坛议题以回顾与反思为主线,旨在继承中华乐教传统,复兴中华优秀文化,开创中华时代文明。随后在2017年11月正式建立华夏乐府音乐在线课程联盟,创设华夏乐府基金,并且制定全面行动计划。例如推动华夏乐府与地方乐府(汉水、钱塘、巴蜀、荆楚、琼州乐府)的建设,开展校内外公益活动与校内外乐府社建设,开展专项基金的各项任务等实施计划。
谢嘉幸教授着重讲述了从研究到传承——学理基础,华夏乐府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并且以“太极传统音乐奖”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是应用音乐人类学理念的学习,其次是非遗传承的四种生态环境(民俗、社区、校园、商业生态环境)的关键性,最后是基于不同生态互动,综合多个学科,凝聚队伍的情况下进行发展。它是基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乐教传统,结合当代教育理念与高科技手段之下的办学理念。致力打造文化空间——传统音乐文化节庆,并且开拓音乐文化创意产业。
谢嘉幸教授告诉大家要走出书斋,学会教学、策划、组织、创作、表演、制作……(读、听、学、教、创、建)。提到世界经合组织对未来人的核心素养提出4C(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Creativity)概念,即批判思维、交往、合作与创意能力。这些能力不仅限于具体学科领域,而是跨学科领域,希望将来大家能将华夏乐府这碗“石头汤”酿出最鲜美的未来!
谢嘉幸教授的讲座精彩且深刻,引发了师生们的广泛思考与讨论。曾老师向谢老师问道: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日本等国选择原搬,那咱们现在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谢老师回答道:李西安曾说过,传承要地道,创新要大胆。例如当今的作曲家对传统音乐的再创作。对于传统音乐首先最重要的是原样保存,接下来才是创作。再创作就要像刘晓耕教授一样,双脚深深扎根于自身文化泥土之中,将音乐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母语元素揉碎、提炼和重组。
罗艺峰教授谈及到,谢嘉幸教授学术涉猎范围广,涉及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分析学、音乐人类学等方面,倡导做学问正是需要广泛的涉猎才能将学术做好。
最后感谢谢嘉幸教授带来如此精彩的讲座,让学生深受启发!
 |
曾金寿教授主持 |
 |
谢嘉幸教授进行授课 |
 |
讲座现场 |
 |
罗艺峰教授讲话 |
 |
师生合影 |
 |
教师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