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方向:音乐美学(中国音乐美学史方向);艺术哲学(美学)
基本信息:博士,教授二级,200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原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美学学院副会长,中国音乐批评学会理事。
教授课程:
本科课程:《音乐美学·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国古典艺术文献释读》《美育导论》。其中《中国古典艺术文献释读》为陕西省教育厅“省级一流课程”。
研究生课程:《音乐美学》(选修)
研究领域代表性成果:
主要著作:
专著:《中国古代音乐审美观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出版,获2008年国务院新闻出版总局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优秀奖。
主编著:
《中国音乐美学研究(教学篇)》,安徽文艺出版社2024年7月版;
副主编:
《音乐美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2024年7月版。
参编:
《中国音乐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版。
主要论文:
《“和”的音乐审美观及其历史渊源考察》(2009);《先秦儒家从“平和”审美到“中和”审美的蜕变》(2010):《秦汉时期“平和”审美与“不平”审美的演化》(2011);《多重建构 交相繁荣——第九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2011);《音乐美学边缘化危机的自我觉解及其对策》(2012);《论西安鼓乐的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2012);《论西方音乐美学“心”、“物”二元论的分界与融合》(2013);《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造像与佛教音乐美学》(2013);《音乐意义阐释的人文视野——刘承华<倾听弦外之音:音乐美的文化之维>一书读后》(2014);《西汉长安宫廷音乐曲目与表演形式》(2015);《“照着讲”与“接着讲”——中国音乐美学史学科面临的问题与前瞻 》(2015);《西汉的宗庙乐舞与儒家文化》(2016);《盛唐韩休墓乐舞壁画乐舞编制与复原研究的得与失》(2017)《微观思想史如何成为可能?——论<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的学术史意义》(2019);《韩愈听琴诗论争的美学意义》(202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2022);《蔡仲德“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再认识——论音乐美学学科基础建设相关问题与前瞻》(2023);《中国古典音乐哲学与美学特征刍议》(2024);《莫高窟第386窟阿弥陀经变乐舞壁画的符号学意义》(2025)等。
主持项目:
2017年度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年年度教育厅教改攻关项目;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学院(系)建设项目;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西安鼓乐人才培养》;2019年度陕西省“音乐学与艺术学理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0年度音乐学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度艺术管理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1年度艺术学史论专业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 2021年度省教育厅“音乐学与艺术学理论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项目“中国古典音乐哲学与美学研究”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