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19:00,人文学院主办的“音阅空间”系列读书会第四场于七号教学楼人文学院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由2022级研究生高戈莹主持,西安音乐学院何庆、新疆师范大学胡志禛、瑞士苏黎世大学周思钰三位同学共同参与,围绕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进行了深入讨论,涵盖了民族主义的发展、语言与民族主义的联系、音乐与民族主义的关联、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民族主义、社会工作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探讨等议题,吸引了来自西方音乐史、作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前来交流讨论
读书会伊始,西安音乐学院2024级研究生何庆介绍了本书的成书背景及作者信息,详细阐述了书中前三章基本内容。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后马克思主义”阶段进行了历史梳理,并且讨论了民族主义在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后的变化,以及作者安德森对“民族”属性的重新定义。何庆同学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提出了音乐在民族主义发展中的角色,并讨论了如何从文化的根源和音乐层面去理解民族主义。
接下来,来自新疆师范大学的胡志禛同学对书中的四至七章进行了总结。他分析了书中描述语言在构建民族共同体中的基础作用,以及印刷术对语言传播和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随后,胡志禛以其生态人类学专业为背景,强调了生态环境、人群、地方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互动。通过对比《生态帝国主义》一书,探讨了欧洲殖民扩张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且,他认为共同体的形成不仅需要考虑生存需求、物质基础,还应加入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考虑视角。
苏黎世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周思钰同学以口述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本书第八至十一章的内容。作者安德森认为博物馆作为国家想象的重要载体,不仅可以强化民族想象,还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互动,立体化地表达国家想象。周思钰以日内瓦的博物馆为例,介绍了其通过反殖民主义叙事,展示联合国总部城市的政治正确,以及瑞士博物馆如何通过商业贸易联系,从而展示全球化趋势。随后,她分享了社会工作与人类学交叉学科的研究案例和理论视角。强调了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的文化敏感性和双重视角的重要性。
本次读书会通过对《想象的共同体》的深入分析和多元角度的讨论,拓展了同学们对民族主义理论的理解,并探讨了语言、音乐、生态人类学以及社会工作等学科在民族主义研究中的应用。本次读书会不仅涵盖了民族主义的理论发展,还包括了实际案例的分析,为同学们开展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研究思路。
作者:高戈莹
责编:肖云森
审核:宁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