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讲座综述|秋冬学术月系列活动:何宽钊教授学术讲座


时间:2023-11-02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10


2023112号上午,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在一号教学楼401教室展开2023年度“秋季学术月”系列讲座第六场,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宽钊教授主讲。讲座题目为《音乐批评的三重境界——以<论湖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经典性>为例》。人文学院院长叶明春教授主持讲座,科研处处长高贺杰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宁颖副教授、音乐学教研部部长袁耀龙、艺术学理论教研部部长申小龙与本硕学生共同参与聆听此次讲座。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于1958年首创歌剧《洪湖赤卫队》,歌剧大量吸取湖北一带的民间音乐素材,具有强烈时代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经上映大受好评,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之作。2012年,为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国家大剧院重新编排歌剧《洪湖赤卫队》(下文简称《洪》剧),而国家大剧院对《洪》剧这一经典音乐材料的改编或改写引起了音乐学人的关注,何宽钊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在讲座中他回忆了自己孩童时期观看电影版《洪》剧的难忘瞬间,分享了他在《论湖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经典性>》一文中提出的关于音乐作品经典性的深入看法,并以此篇文章为例,提出一篇音乐批评性文章应达到三重境界:即以“文本细读”为基础,以理论升华为旨归,同时以感性体验为二者中介。

一、以“文本细读”为基础

何教授指出,这里所说的“文本细读”不同于常规作品分析,应有明确的理论目的。“细读本身”是一种探索、一种发现,而不是一般性的对标准答案的寻求。在《论湖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经典性>》一文中,何教授对《洪》剧部分经典唱段作了详尽分析,通过“湖北《洪》剧的经典化建构”“湖北《洪》剧的音乐文化信息”两部分探讨了《洪》剧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的理论建构以及《洪》剧“独一无二的文化信息。”

何教授认为一部经典作品的形成由其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构成,其中引人入胜的剧情、强烈的戏剧冲突、鲜明的角色性格和丰富且富于张力的地域特色音乐则是湖北《洪》剧构成经典外在因素。经典形成的内在因素在于它所特有的机制:其一是历史机制——一部音乐作品能够经典,一定是经过历史的长久淘洗后依旧生生不息,经典可以通过时间的考验;其二是传播机制——经典具有长久不息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其三是创造机制——经典具有学术阐释能力与价值,能吸引学者们源源不断的展开研究和探索。

湖北《洪》剧中传递的文化信息就是其鲜明的地方特色。湖北《洪》剧音乐中融入了许多地方戏曲元素,例如:楚剧、花鼓戏和各种民间小调。经典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取材江汉平原民歌《襄河耀》,吸收了荆州花鼓戏、天河小曲的腔式;《这一仗打的真漂亮》吸收了小调《看郎》的特性尾腔。总之,湖北《洪》剧中所体现的明显的地方性与民族性,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

二、以“感性体验”为中介

对于一部音乐作品的认识不仅要在曲式结构、和声分析方面进行详细剖析,同时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充分的感性聆听。何教授指出,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入感情体验,音乐归根结底是一门为感性而存在的艺术,从“文本细读”到“理论升华”需要凭借感性体验与描述作为中介,才能凸显作品自身的音乐性。

讲座中何教授通过视频观映,乐谱比照,对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版与国家大剧院版《洪》剧中诸如“洪湖水浪打浪”“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等经典唱段在“文本细读”的同时,带领学生在“感性体验”中感受两个版本音乐的不同。通过聆听与比照可以感受到的是,国家大剧院对《洪》剧进行了去地方性改写,对其主题动机、基本旋律、调式、唱腔等音乐成分作了很大改动。如对于刘闯形象主题动机的改写,原《洪》剧运用四、五度的音程大跳,刻画出刘闯一个血性冲动、勇猛刚劲的人物形象,在国家大剧院《洪》剧中改写了一个全新动机,而使刘闯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柔情忧郁,改变了原本的人物性格特点;再如国家大剧院版《洪》剧改变了《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经典韩母悲腔唱段,改徵调为商调,其中悲情的戏剧性感染力被大大弱化了。特别是对于大众耳熟能详的《洪湖水浪打浪》等经典唱段所做的改写,原有的风味荡然无存,可谓是“面目全非”。被改写后的国家大剧院版《洪》剧还能称之为经典吗?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三、以理论升华为旨归

这一部分,何教授是在强调,通过“文本细读”与“感性体验”最终要以理论升华为旨归,即借鉴有关“经典性”的理论资源对我国经典歌剧的复排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作为历史文本的经典应不应该融合创新?何教授认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它最重要的在于它恒久的稳定性,经典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可以随时代进行变化,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对其有所疏离;经典并非无暇,但其中的局限性可给予后人以新的启迪。经典作为一种历史文本,它承载着一种文化传承作用,经典如果被加以创作和改变,那经典将不再成为经典,而它的意义也会随之改变。国家大剧院版《洪》剧的去地方性改写是一种对于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同时也是对经典的破坏与不尊重。何教授强调,创作民族歌剧作品需要深入民间,了解和感受一个民族的全部民族特色,不要拘泥于个别剧种,而要感受一个民族拥有的更广泛的魅力,从中提取出优秀的创作元素。

四、总结

本场讲座何宽钊教授以《论湖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经典性》一文为例,提出了音乐批评的三重境界,使我们对于何谓经典,何以守护经典以及经典与创新等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概言之,经典具有稳定性,经典即历史,不可以随意被改变;经典的创新可以在舞台的声、光、电、服、化、道等方面进行革新,其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精神不可更改,我们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尊重经典,守护经典。最后叶明春院长进行总结,他十分认同何宽钊教授的观点,认为音乐作品在创作和创新方面要对经典保持尊重与敬畏,保持民族自信;经典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是不应该被改变的,我们在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同时要尊重原著经典、尊重历史。


文案:陈镘朵

图片:袁耀龙、徐  龙

责编:肖云森

审核:叶明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