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星期三)下午15:00,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秋冬学术月系列活动”第四场讲座成功举办。本场讲座题为《音乐表演实践:从巴赫至今的那些被忽视的演变》(The neglected evolution of musical interpretation from Bach to today),特邀古键盘乐器演奏家、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瑞士Amarcordes音乐季艺术总监米歇尔·克伊奈(Michel Kiener)先生担任主讲人,教授高足、旅欧青年钢琴家、早期键盘乐器演奏家、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现代钢琴与早期音乐双硕士学位的张梦梓先生担任现场翻译,人文学院祁宜婷副教授主持。现场60余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二十世纪下半叶起,欧洲的本真主义古乐复兴运动方兴未艾,为古典音乐的现场表演注入了新一轮生命。这并非音乐史上唯一一次“复古”潮流,却对二十世纪传统学院派的演奏审美带来了暴风雨般的冲击。克伊奈教授强调,在“早期音乐“已逐渐被主流学院派接受的当下,我们需要了解的绝不只是简单地做两种不同演绎方式的对比,而是要追本溯源,探索在音乐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至关重要却被忽视的误解,又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误解?
克伊奈教授首先阐明了以下几点事实。虽然讲座设定的时间范围是“从巴赫至今”,但巴赫之前的早期巴洛克音乐传统也是不容忽视的。毕竟键盘乐器的演奏与教学在巴赫之前已具有自己的成熟体系,而巴赫是在吸收与传承前人风格基础上的一位集大成者,因此研究和演奏巴赫作品不能忽视巴赫之前的音乐。其次,在巴赫生活的年代,他的创作并未得到重视。巴洛克晚期风格更替很快,欧洲各地流行的风格亦有不同,尤以流行于巴赫晚年时期的C·P·E·巴赫等人的华丽风格、意大利作曲家的主调风格为甚。直到十九、二十世纪,随着古乐复兴运动以及现代古乐演奏家如尼古拉斯·哈农库特等人的努力,巴赫的音乐才重新得到关注。
那么自巴赫以来的键盘音乐发展中有哪些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呢?
一、同时期意大利与法国音乐对巴赫的影响
巴赫是与同时期的亨德尔、泰勒曼一样融汇了欧洲各地音乐风格的大师。对于巴赫的音乐风格,我们不能简单界定为“德国的”,因为他显然受到意大利音乐与法国音乐的影响,包括对以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为代表的意大利音乐的移用、改编、仿作,以及对大库普兰的不平均节奏、装饰音风格的吸收等。因此,演奏者需要了解同时期的意大利和法国音乐风格,才能更好理解巴赫,并更恰当地演奏其键盘作品。
二、从巴赫的儿子们到维也纳学派钢琴的诞生: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对巴赫的探索、发现
在这一段讲述中,克伊奈教授特别提及几代音乐家之间普遍存在的师承关系。例如莫扎特受到J·C·巴赫影响,海顿曾师承C·P·E·巴赫,甚至肖邦的师承亦可追溯到巴赫家族。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如法国大革命及现代意义上欧洲第一座音乐学院——巴黎音乐院的诞生,改变了此前欧洲音乐的基本传承方式,使得音乐教育趋于统一和标准化,许多富有个性的演奏技法因此而丢失。肖邦在1830年左右曾提及:“在我们的时代,已经没有人会按照海顿、莫扎特时期的演奏法来弹琴了。”既然这些珍贵的演奏传统在19世纪时已流失,那我们将如何“还原”当时的声音?
克伊奈教授在此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将作曲家所处时期的历史文献作为实现恰当的演奏处理的重要依据。这些文献包括音乐家同时代人书写的传记与评论,如音乐史家约翰·尼古拉斯·福克尔(Johann Nikolaus Forkel)的《巴赫传》,其中通过巴赫次子C·P·E·巴赫的口述,记录了巴赫演奏中的某些重要特征,如手型和触键方式等,而这些资料都是支持演奏者还原当时音乐风格的一手资料。此外,这类资料还包括诸如大库普兰、匡茨、利奥波德·莫扎特等人的演奏法教材、作曲家的日记和书信等。
三、运音法(articulation)在19世纪消失的原因及结果
在这一部分,克伊奈教授主要聚焦于键盘音乐演奏中特别重要的一项技巧:运音法(articulation)。运音法类似于语言中的“咬字”,它指的是音与音之间的处理技巧。但由于浪漫主义审美的改变,19世纪的演奏家和出版商在出版巴洛克与古典主义时期的乐谱时,会通过添加演奏提示等方式篡改原作。针对这种情况,克伊奈教授对如何正确解读乐谱(即讲题中“被忽视的改变”)给出了以下重要提示:
1.休止/静音:只有占拍子时值的休止才会被记录在乐谱上,而音与音之间实际存在的微小休止却并未在乐谱上呈现出来,这是需要被演奏者特别关注的事实。
2.节奏(包括力度、时值)同样是谱子上没有标记而在演奏中经常被忽略的因素。西方音乐的特征之一是大多数节奏都是以二为单位(强、弱拍;正小节、弱小节等)的,在记谱上均呈现为平均节奏。但这种平均节奏不能处理成等长时值,而应当顺应当时的节奏感知方式而加以风格化处理。
3.声音的审美。克伊奈教授以匡茨的说法示例,说明当时作曲家对乐器演奏的理解是建立在模仿人声歌唱的基础之上的。此外,由于装饰音演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风格并不一致, 因此对于装饰音演奏应是在了解其相异点基础上的自由而灵活的处理。
4.连音线(legato)的演奏方式。克伊奈教授特别指出,连音奏法是演奏中重要的表现因素,也是相对复杂、不易掌握的技巧。演奏者需要借助细腻的身体感受来传达声音的流动性、重量感的传递与音乐发展的方向性。
5.音的终止。起音固然是演奏难点,而如何终止更是一种需要重视的音乐表达。克伊奈教授在此提请演奏者关注演奏中每一个音的结束和消失。
讲座最后,克伊奈教授针对听众提出的问题还特别强调了演奏者的自由这一课题。所谓的自由并非演奏者的任意妄为,而是在理解作品创作时代特定演奏规则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自由。并且,音乐演奏不能仅凭认知和抽象的理解来进行,而是要通过细腻丰富的具身感受将身体动作与音乐语言相融合来实现。
本次讲座持续近三小时,在提问与交流环节中,多位老师和同学提出了自己在实际演奏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克伊奈教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尽解说,讲座最终在热烈的研讨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案:王 敏
图片:祁宜婷、张韵一
责编:肖云森
审核:宁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