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讲座综述|人文通识教育系列(三):车婧讲座


时间:2023-05-11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10


20235111620,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人文通识教育系列讲座”第三场《饮食中的生活哲学——也谈诗歌艺术》成功举办。讲座由我校人文学院院长叶明春主持,人文学院车婧博士主讲,来自不同专业的师生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讨论。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叶明春院长重申开展“人文通识教育系列讲座”意义在于让同学们透过艺术现象发掘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所谓“通识”,就是同学们都应该了解、学会的知识,叶明春院长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学好自身专业,还要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看待各种专业问题。

讲座正式开始,车婧博士首先跟同学们分享了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的一句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艺术的无用之用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车婧博士为同学们描述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后百姓围坐在收音机旁收听《东方红》的画面和《东方红》的改编创作过程,由此引出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说明艺术的作用——“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随后,车婧博士由陕北民歌引入《诗经》和乐府诗,指出诗歌离我们并不遥远,在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在文学史上就是“现实主义精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们反映着时代的精神气象,把握了时代现实脉搏,为时代提供精神激励和价值引领作用。”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我们传统生活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车婧博士以饮食为切入点讲述“饥者歌其食”,从“贵族的饮食”和“百姓的饮食”两个部分进行分享。关于“贵族的饮食”,车婧博士主要讲解了《诗经·周颂·思文》《诗经·召南·采蘋》,其背后的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感染到我们每一个人。“百姓的饮食”从《诗经·卫风·木瓜》、乐府的《长歌行》与陆机的《园葵诗》、乐府的《相和平调曲·君子行》与陆机的《君子行》等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百姓的作品比较直白,文人的创作常常引经据典,二者特点不同但其内核是相同的。

最后,车婧博士以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特点和《卖炭翁》所传达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做结,并再次引用鲁迅先生的“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想。”希望可以启发同学们对于艺术的无用之用的思考,并且号召同学们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艺术的无用之用是广泛阅读经典文献,文献的精神会熏陶人的思想和性情,才能见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讲座结束之际,车婧博士对刘础宁同学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刘础宁:车老师今天比较通俗地给我们讲《诗经》中内容这样一本兼具通俗和艺术的读物,为什么会被儒家设为圣经并且推动到治国的层面之上。这有一个怎样的方法和路径吗?想听解读一下。

车婧:(这位同学)你有听过孔子的删诗吗?最早《诗经》有数千篇,孔子删除到三百多篇孔子是儒家的圣人,对他孩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诗可以“兴、观、群、怨”。他还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就是说《诗》在他眼中不仅是文学作品,还是一个政教的范本。他通过让所有人去读《诗》,从而去体悟圣人之道。你问题如果简单回答就是因为孔子删诗后来汉代儒家思想相当于很有用武之地,慢慢地进入到我们的正统文化当中了。我要说的是,因为《诗经》非常经典,所以后来对于它的阐释有很多建议你刚开始读,你先不要看那些大道理,就是先自己读,自己感受书中的是什么道理,然后你再去看一些解释是否正确,以及你是怎么去理解的。

最后,叶明春院长对于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再次希望同学们扩展自己的认知思维格局,人文大背景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车婧博士引经据典,令师生们受益匪浅,启发了大家对于艺术的无用之用等问题的思考。


文案:孟思妤  

图片:张子墨、夏  乔

责编:肖云森

审核:叶明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