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综述】第四届长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论坛主题发言(二)


时间:2021-11-07   来源: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  点击:111

时间:11月6日 10:30-11:45

题目:《以气论乐 以律论天——气论哲学视域下的汉代乐律思想辨析》

发言人:孙小迪,中国音乐学院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

  

按音乐美学论域的拓展及其学科的繁荣是重要的学科元命题。“中国音乐思想史”的研究实际上是“接着”蔡仲德先生的“中国音乐美学史”“讲”。“气”是中国思想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本篇论文“采用‘以气论乐,以律论天’这一哲学视角,可以进一步理解汉代乐律思想体系”。这作为一条线索,为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试探。这就是本届论坛学术委员会在众多提交的论文中,选择该篇论文作为主题发言的缘由。

  

孙小迪博士的发言从阐释自身学脉开始,介绍了罗艺峰教授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缘起、核心问题和研究团队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博士论文写作与构思的基本脉络。随后介入这次会议提交论文的写作缘起和基础、研究思路和论证过程。

该发言从宋朱震《汉上易传·卦图》中的卦气与乐律关系出发,对比汉代扬雄《太玄》以来至唐宋“气论哲学以‘运数’(度量)的数量关系来归纳类比范畴及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认为“在汉代,出现了天数、历数、术数、律数的综合与同一”。“以律为度、以数相合的天人哲学运数度量关系的演绎”,着重剖析黄钟律管生律法的运数度量关系,结合律数及对应历法对“《淮南子·天文训》黄钟生律法”、“司马迁《史记·律书》黄钟生律法”、“《汉书·律历志》黄钟生律法”、“郑玄《周礼》注中生律法”进行了解析。得出“乐律体系仅仅是传统文化环链中的一条索道”,需要通过易学、乐律学、音乐史学、自然科学史,并以这种“关联式的思考方式去走进古代礼乐文化的渊薮探源”的结论。

  

评议环节:

评议人叶明春教授总结了孙小迪博士从自身“研究理路的认知”出发,介绍了师从罗艺峰教授探索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的路径介绍,高度肯定了孙小迪博士从古代气论哲学的视角研究“以气论乐 以律论天”选题的难度。认为孙博士在古文献研究、科技史和思想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学术积累。

叶教授认为,这一题目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应追溯到先秦易学开始,甚至推及到至少河图与洛书时代的哲学思想中去寻找根源。认为,孙博士虽然关注到并《国语》《左传》等相关文献,但对《管子》《吕氏春秋》等杂家文献的关注的不足。

“气”不能理解为“介质”,如果一定要作出解释,也许理解为万物或生命的一种原动力,或场的概念更为合适。从表现形态上来说,“气”的形态显现多种多样,其不同的介入会呈现不同的意义。

此外,叶教授还对于孙小迪老师的研究做出了展望,希望孙老师可以就“气”的学理关系做出进一步探讨,并在语言表述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

 

自由交流环节:

罗艺峰教授:

1、当下的学术状态

“民族音乐学可以说是队伍庞大,影响巨大,读者众多,可以说是一个大学科。而音乐思想史这个学科尚在建设当中,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小众的学科。但是,我个人认为小不意味着不重要,因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从事哲学和思想研究的人永远是少数,永远是小众。人是思想的动物,在任何复杂的历史表象的背后,都有思想的涌动,都有思想的支配。没有思想,可以说人就是一个空壳,而任何的行为也就没有动力。在我的理解当中,关于音乐思想史的问题、关于律学的问题、关于礼乐的问题、关于音乐生活的问题等等,这可能都应该研究,必须研究,而且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重大的课题”。

2、中国古代律学与关联性思考

“在我们当下的这个律学研究当中,我个人的认识不一定对,请各位律学家们、律学博士们批评指正。我认为可能有应用律学和理论律学这样的一种分野。还有一种是跟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密切相关的,我把它叫文化律学,这种律学可能最能够表达它的中国色彩。而在文化律学里边,大家可以经常看到的就是跟《易经》有关。我想就是古人说的广大无所不包,他能够把天、地、人都包进去。因此,易经的思维它必然是一种关联性思考。”

谢嘉幸教授:

“我觉得小迪的这个论文跟那个刚才这个平方(参见论坛主题发言一)的这个论文,这个评价是一样的。就是说,这个方向就罗老师刚才讲的方向是对的,那么怎么能够再深入讲?而且能够使要做到,在这个文化律学也好,或者叫做古代理论的这种文化层面的东西的研究,可能还可以来辨析。为什么最后可能天人合一会在当时会出来?以此来进行更进一步的来挖掘”。

1、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思想史的关系值得思考

“我记得乔老师那是2014年、15年去的襄阳,当时因为北京传统音乐节,乔老师给我在会上说的这样一段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也就是说我们田野的一定要对历史有所考察。现在这个现象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我觉得是如果将来这个课题再往下去延伸,那就应该把考虑这个大故事和小故事。前沿的强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关注到的象,更重要的关注它的意义的历程”。

2、“复盘”问题

“我们说现在做复盘,复盘当然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无论是罗老师开创的这个古代思想史这样一个学科也好,或者是我们古代史,其实很重要是一个复盘的工作。但是复盘还不够,我觉得还要把它盘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现在是在一个多学科。反正整个人文学科、自然科学,我们只能说在我们的表述当中,我们说这是哲学,我这是这个是这。要做的上达天,下通地,整个打通”。

李宝杰教授基于前面评议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

1、“气”难解

“刚才罗老师说了一句话非常赞同,就关于中国文化中的“气质”难解的问题。确实比较难解,因为它既具有具象的承载,同时它也有很多抽象的这个概括。中国的文论,不管是美术、音乐,所有东西都离不开“气”的解释。因为它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观念,但是“气”实际上在古代确实是存在着的具象的一种方式”。

2、现代人自我语境的建构与还原

“第一个点就是如何去对古代的文本做经验科学的一个描述和梳理,如果把这个说梳理清楚了以后,对古代整个的思想脉络就可以搞清楚。另外,这种思想生成它的根源,它的逻辑过程,那我觉得也可以通过现在实验科学里的一些结果、一些方法手段对它做一些证实。还有一个,历史,包括我们现在传统音乐文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样去发掘它的价值?特别这种价值如何存在于现代文化中,你如果不考虑到这种情况的话,你的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东西。现在传统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在不断地消失。因此,我觉得就是在研究过程中,不管是研究文本性的东西或者研究活态的东西,一定和现实存在要关联起来”。

宋克宾博士:

关于理论律学、应用律学与“文化律学”:

“我补充的是这个理论律学的概念。刚刚听到罗老师说的是特别受益,但是这个理论律学和应用律学最早是由赵宋光先生提出来的。他讲的理论律学是指对于调式与和声背后的逻辑的、律学的研究,应用律学是指对乐器上的律学的研究。所以无论是他讲的应用律学还是理论律学,它都是实践的。所以罗老师讲的赵宋光给的定义。我觉得文化律学这个定义对小迪的这个研究是特别准确的,就是我们古代的律历结合的那个律学,它不是理论律学,我觉得应该是文化律学”。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