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也都积极地与朱晓峰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首先,宁颖老师对此次讲座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在讲座中,我更关注朱老师的研究方法,朱老师他从缘起、方法选择到具体研究内容再到最后观点的提出,都是围绕着榆林窟里面的壁画。他从每一幅壁画的细节入手去发现问题,然后再慢慢地通过大量的实物、图像、文字记载等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甄别、勘误,进而再提出一些新的问题等等,这整个研究过程与研究思路,都值得我们搞学术研究的人学习。目前,我们民族音乐学也在关注敦煌壁画的研究,那可能和音乐史研究不同的是,音乐史可能会从考古或史料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而民族音乐学可能更多是从当下田野里面发现的一些活态音乐去反观,看当下文化与古代之间的连接或联系。二者实际上都是把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只不过进入的方向不同。”
之后,李西林老师也与朱晓峰老师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李老师提出是否出现过后人对前代的壁画作补充说明,或是把自己的感想作文字说明的现象呢?朱晓峰老师表示这种现象,尤其是对壁画上音乐舞蹈进行解释的题记基本很难看到。李老师还提出不同时代壁画上的画工水平相比较来说是否有所变化,对此,朱晓峰老师从不同时代的风格、绘制方式、财力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解答,此外还有一些同学也与朱晓峰老师进行了交流。
最后,宁颖老师也提到朱老师是我们青年的学术榜样,希望同学们能学习其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习朱老师研究中提到的,如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对各个壁画进行比较研究等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打开自己的视野,学会发现问题。
此次讲座,不仅让我们领略了榆林窟不同历史时期壁画的魅力,也让各专业方向的学者了解到不同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在此,特别感谢朱晓峰博士带来的学术飨宴,让我们受益匪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