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萧梅教授《音乐影像志学的建设与前景兼论音乐影像中的纪实与表述》—西安音乐学院70周年校庆暨音乐学系“秋冬学术月”系列活动【十】


时间:2019-09-10   来源: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  点击:98

2019年9月9日10点,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萧梅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在五号教学楼515教授,做了一场以《音乐影像志学的建设与前景兼论音乐影像中的纪实与表述》为题目的学术讲座,由音乐学系叶明春教授主持。  

萧梅 教授  

此次讲座中,萧梅老师先是介绍国际上的一个组织“Audiovisual Ethnomusicology”(ICTM Study Group)主要从事对可听民族音乐的进行研究、保护与传播,并通过梳理西方对音乐影像志早期的探索历史,回顾了音乐影像志从图像到影像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音乐影像志的技术与观念,不论是在行为、方法、过程,还是载体定位反映出的美学、使用、价值与世界观较之以往都有所不同。接着萧梅教授讲到音乐从乐谱的记录发展到可以记录声音,到动态影像的记录,这一发展促进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因为音乐以“表演”为独特的及核心的方法,必然密切相关于行为、姿态和过程。所以,可以看出音乐影像志在民族音乐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音乐影像志的类型和功能分为纪录片与人类学片,纪录片主要是影像素材、旅游观光、舞台记录、文化保护、知识教育为主要功能,而人类学片有片段式、科学及文化考察、影像深描几种类型,其中影像深描是富有阐释性的文化表述。  

讲座现场  

音乐影像是为了抢救“历史”(抢救“落后”),具有影视基本的记录功能和揭示人类文化现象的功能。它作为人类学的语言工具,体现了抽象的人类学分析,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音乐影像在拍摄中镜头具有描述性和语义性,具有其内在具有的语法和逻辑。体现出现场(原生性)、地缘环境、人文传统、个性历史、自在动机的声音景观,虽然摄像机没有态度,但掌机人应该是有态度、有立场、有心理和有文化介入的。  

其次,回顾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界在音乐影像志学方向的作业成果,通过影像资料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目前拍摄的音乐影像志的各种类型和表述方式,表示为了在中国更好的发展此门学科,上海音乐学院明年将招收民族影像志方向的研究生。最后,围绕上海音乐学院近期举办的“首届华语音乐影像志展映”活动,讨论了影像志在音乐学、人类学与影视学中的意义,以及具体拍摄、研究方法等问题。  

讲座结束后,老师同学们积极地与萧梅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其中,高贺杰老师提出了文字表达与影像表达的本质区别问题,对此,萧梅老师通过分析对比文字表达和影像表达的不同意义,以影像能够捕捉文字无法描写的细节和现场感为例进行了解答。其次,音乐学系孙睿智同学在采风中通过对比自己和同学所拍摄的民族影像志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对此,萧梅老师就素材来源、拍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解答,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高贺杰老师提问  

学生提问  

部分师生合影留念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