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是国家艺术基金《西安鼓乐表演人才培养》第一阶段的第四天,也是我们继“学习两次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西安鼓乐”这两个课程板块之外的第三个课程板块——“传统音乐文化专题”,该课程板块一共有11个专题,依次由邓萌、程旭、张君仁、褚历、许德宝、文茹、李宝杰、马西平、乔建中、高德祥、叶明春教授等专家联袂主讲。
我们上午学习了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鼓乐保护中心主任邓萌老师的《西安鼓乐保护经验对传统音乐保护思路的启发》,下午学习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老师的《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两个专题都让我们大开眼界、振奋不已,深深地唤起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被两位前辈的学术研究精神和丰硕成果深深打动和吸引,下了课大家都不愿离去,仍旧与两位老师热烈的讨论着。
第一个专题是邓萌老师的《西安鼓乐保护经验对传统音乐保护思路的启发》,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西安鼓乐的保护经验;三、传统音乐保护传承面临的困境;四、对传统音乐保护的启示。让我们全面而又深入地了解了有关“非遗”的概念、内容、特征、价值、意义,并基于“非遗”的“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独特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深入地剖析了我国“非遗”的相关政策、法规、申报、实施、保护、传承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并特别强调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是人,提出:“在传统音乐的保护中最重要的是人、财、物怎样才能合理的使用,其中人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
邓萌老师为学员们授课 |
此外,还重点介绍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概况,以及传统音乐保护面临的困境、矛盾和问题,并从“重视活态传承,功能性与生产性保护并重;加强传习所建设,保证文化传承固定场所;推进鼓乐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西安鼓乐的保护经验,及其对传统音乐文化保护思路的启示。
整场专题非常精彩,让我们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家到地区、从群体到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并明确了作为一个音乐学者所肩负的重任,那就是虚心的向民间音乐家学习,全心的爱护我们的传统音乐,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断努力。
第二个专题是程旭老师的《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内容非常丰富,仅仅是老师分享的历代乐舞图片就让我们大饱眼福、美不胜收,更不要说老师从史学、哲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整体文化观对秦以来历代乐舞的生动解读和独到见解,更让我们钦佩不已,此外,程老师的文质彬彬、谦虚谨慎、敢于质疑和反思的学术精神和人文情怀也深深地感染到在场的每一位学员。
程老师的专题授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国古代乐舞”;第二个部分是“唐墓壁画中的丝路乐舞”,也是程老师的重点研究领域。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基于陕西各大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为我们解读了秦、汉、唐以来的上百张乐舞文物的图片,第二部分着重为我们解读了唐墓壁画中乐舞人物的动作、造型、服饰、装束、乐器等,这些壁画可谓精彩绝伦、美轮美奂、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展现了我国唐代乐舞与丝路各国乐舞的多元融合和艺术升华,及其对后世艺术文化,乃至当代“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影响。
|
程旭老师为学员们授课 |
整场专题课程让我们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中国古代乐舞,尤其是对唐代丝路乐舞有了较深的认识,提升了我们对古代乐舞文化的整体认知和审美,唤起了我们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古代乐舞在世界文化和艺术史上的特殊价值和重要地位,正如程老师所说:“中国古代乐舞文物,尤其是周秦汉唐乐舞——中国古代辉煌时期的乐舞文物,映照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的艺术精神,勾勒出中外乐舞交流、文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课程结束后,很多学员还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和思考,其中,来自甘肃省平凉市文化馆的李明明老师和山西运城学院的杨高鸽老师就“铙、钹”的名称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探讨;长安第二中学的白祎老师就“西安鼓乐在古代有没有编钟?当代能否使用编钟?”的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探讨;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的何璐老师就“壁画中乐舞的恢复和发展”问题与老师进行了探讨。
|
程旭老师与学员合影 |
总之,今天的“传统音乐文化专题”讲座是我们此次学习的一个亮点,体现了当代音乐人类学“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在文化中研究音乐”等前沿理念,也拓宽了我们的文化领域和学术视野。正如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叶明春教授在讲座最后所言:“黄翔鹏先生曾说传统是一条河,我们今天看到的必然和古代有很大关联,我们这个班是西安鼓乐表演人才,在坐的各位学员在自己的行业都有着多年的经验,与在校的学生不同,我们这个项目就是通过西安鼓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来培养高精尖的人才,我们的课程设置就是要打开各位的视野,从传统文化、考古、历史等各个方面拓宽我们的视野。”
【授课教师介绍】
|
邓萌研究员 |
邓萌,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鼓乐研究保护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艺术研究专业工作,主要致力于音乐理论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曾参加国家社科类重点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编撰工作;西安鼓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工作,主要负责文本撰写和申报片制作;参加国家科学艺术项目《西安鼓乐口述史》;主持国家科学艺术项目《陕西艺术史》子项目《陕西音乐史》。出版著作《西安鼓乐大典》丛书(5本20卷)、《西安鼓乐概述》、《西安鼓乐口述史》。
|
程旭研究员 |
程旭,2001年12月至今任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要从科、管理工作。论著二十余篇,主要有:《朝贡·贸易·战争·礼物》;《论唐墓壁画中的佛教题材》;《从考古资料考察祆教女性的婚姻与财产状况》;《章怀太子墓西壁客使图高昌使者说质疑》;《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唐武惠妃石椁纹饰初探》;《论博物馆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试论封建社会的德治》、《吕大临与“关学”及<考古图>》、《道安的<凉土异经录>》、《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