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

西音-武音音乐学系系际交流成果显著


时间:2013-12-01   来源:人文学院  点击:43

西音-武音音乐学系系际交流成果显著

2013年11月29日,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编教师在系副主任叶明春教授的带领下,前往武汉音乐学院,与武音音乐学系进行了系际教学与科研工作情况交流,武音音乐学系主任周耘和书记谷杰主持了交流会议。

周耘主任指出,川、陕、鄂三校长期以来,在学院党政工作和音乐教育专业方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但武音和西音音乐学系之间的交流,这还是头一次,希望从武音-西音两系的交流开始,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与川音联系,搭建起三校音乐学系之间的交流平台。强调说,三校音乐学专业分别在巴蜀音乐文化、荆楚音乐文化和周秦汉唐音乐文化等研究领域中有着各自的地缘优势,也都在区域音乐文化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今后三校音乐学系有更多学术交流互动,以有助于促进三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建设。

武音音乐学系于1986年建系,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生。1989年,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90年起,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生至今,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音乐学本科及硕士人才。周主任说,武音音乐学办学目标是立足湖北,辐射楚文化区域、南方及全国。武音音乐学系在音乐考古学、音乐传播学、音乐编辑学、音乐声学、音乐文献学等方向有许多拓展,多年来,在这些领域一直在国内音乐学科发展中居于前沿地位。基本形成了一个开放、交叉的学科发展态势。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出现了杨匡民、孟文涛、童忠良、刘正维、史新民、郑荣达、丁承运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老一辈学者,和汪申申、蔡际洲、田可文、周耘、李幼平、宋祥瑞、王洪军、胡军、孙凡、孙晓辉等一批卓有影响的中青年专家。

周主任介绍说,武音音乐学系现在编教师14名,在校学生300余名,2013年招收音乐学专业80名,艺术管理专业30名。音乐学理论专业论文指导采取小组课的形式,三年级开课,由于扩展和师资不足,不得不从原来的一对一上课,到现在的采用一对一个小组课。艺术管理专业教研室建于2006年,教师主要由音乐学专业教师兼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艺管专业的专业专职教师。

之后,中国音乐教研室王洪军主任、西方音乐教研室徐毅主任、民族音乐理论教研室徐烨主任、艺术管理教研室孙凡主任分别对各教研室教学与科研工作情况更为细致的交流。

王洪军教授介绍了中国音乐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情况,该教研室担任全院的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课程任务比较繁重,中国音乐史分为专业基础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种类型。选修课要求满30人开课,有些课选课人员不足开不起来,如《乐律学》,就因为选课学生不足很多年开不了。音乐学专业基础课《中国古代音乐史》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与大二西方音乐史相对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本来是音乐学必修课,汪申申教授在任的时候做了结构性的改革,由学院改成了指定选修课程,但,出现全院其他专业选课选满之后,音乐学系学生选不上的情况。为音教学院一年级开设的《中国音乐史与欣赏》课程,只开设一年,该课程表演专业只开设一个学期,也就是半年,明显不足。王教授介绍说,中国音乐史的构成比较复杂,但中国音乐教研室每年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多年来已形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学科队伍,相比之下,教研室科研成果比较多。老一辈学者,如丁承运教授,老当益壮,除了古琴独奏之外,科研成果也不少,此外,还有中国乐律学会的会长郑荣达教授,老先生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现在80岁了,治学十分严谨。此外,中青年教师,如谷杰书记和孙晓辉教授等双肩挑的教师,行政工作压力很大,但从未间断过科学研究。

徐毅主任介绍说,西方音乐教研室一共6位教师,教研室承担了全院的所有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老师们排课最多的时候到达一天10节课的排课记录。特别是近年来,学生扩招后,如音教学院和管弦系,每年级都是两个班,演艺学院更突出,一届就有4个班,教学压力非常大。西方音乐教研室也开设选修课,老教师,如王申申教授退休后至今,还一直担任《贝多芬的交响曲》这样选修课程。此外,教研室还开设《二十世纪钢琴音乐的版本》,《歌剧》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教研室在科研方面成果也比较丰富,有些领域还注重与其他表演专业的合作,如与声乐专业合作项目“关于西方经典歌剧的研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西方音乐教研室的实践活动也具特色。如扩招之后,学生听西方音乐是听不懂的,所以,教研室加强了欣赏类课程的比重,特别要求音乐学系的学生,除了了解西方音乐史理论的同时,还要求进一步熟悉作品。为此,在系领导的支持下,举办“西方音乐名著听辨比赛”,有必答环节和抢答环节,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三年前,学院其他专业,包括附中的学生都参与这个活动,并获得最佳听辨奖和最佳辩手奖,活动效果很好。学院虽然三年没举办这项活动了,但教研室在音乐学系则坚持每两年做组织一次活动,由各班推荐选手参加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励学生自觉听音乐,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个活动对于扩展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理论水平都很有益处。

民族音乐理论教研室徐烨主任介绍说,教研室任课老师一共9位教师,其中包括退休教师如蔡际洲教授和刘正维教授,他们也都积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刘正维老师现在83岁了,思维活跃,很受学生的爱戴,学生尊称他为“刘爷爷”,他上课边讲边唱很受欢迎。此外,教研室成员还有系主任周耘教授,研究生处处长胡军教授,孟宪辉教授、傅琳娜教授和孙凡教授,最年轻的教师是徐路老师。傅琳娜老师,开设古琴演奏的课程,学生可以从1年级学到5年级;还有就是孟宪辉老师少数民族音乐;2010年来的徐路老师,最年轻,她是蔡际州老师,此外,蔡际洲老师开始《中国音乐名著》、《论文写作》,和专业论文指导等课程。刘正维开了很多很有创意的选修课,他把上课当成一种乐趣。周耘系主任,开设了《民族音乐概论》、《世界音乐导论》、《西方流行音乐简史》和《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等课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十分繁重。至于采风活动,在扩招之前,音乐学专业二年级,四年级去两次。现在学生多了,如今年一届就80人,要做两次采风就很难。因此改为二年级采风。我们去过江西、湖南,今年去黔东南,回来后,由学生组织“侗乡歌侗乡情”的采风汇报和演讲比赛,过后由教研室和系上组织颁奖,系上颁发小礼品。此外还设有组织奖,整个活动的视频及组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多数学生都能借此机会展示自己。教研室还组织国乐研习社,每周上一次课,系领导很支持,找戏校的老师来上课,今年刚参加完武汉地区的戏曲比赛,唱练做打样样兼会。此外,去年系里组织教研室教师去台南访学,今年,两岸四校的活动在武音进行,这个活动由周耘教授负责联系组织,这项活动促进了两岸四校间的学术交流,和在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与科研交流。

武音音乐学系副主任、艺术管理教研室主任孙凡教授对艺术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也做了介绍。孙教授说,艺术管理专业于2006年创办的时候,只招了一名学生,后来与演艺学院相关专业合并。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是26人,到现在,一共招了8届,109人。为保证文化课保持三本不降分,学院对招生方案做了调整,专业考试只是作为一种参照,录取是以文化分的高低来录取的。专业课考试与音乐学理论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面试不同。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音乐艺术管理概论;音乐类的课程,如音乐基础,包括乐理、视唱练耳与和声学合并,其他课程与音乐学理论相同。着重于艺术实践等实务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管理事务中等到锻炼。过去周末音乐会,演出运作都是由艺管专业的学生来完成的。包括今年的校庆,及校长论坛,古琴申遗十周年学术活动等都有艺管专业的学生参与组织。

艺管专业的师资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音乐学系的音乐学理论教师,担任如音乐传播、音乐编辑学、流行音乐简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课程。第二部分师资是本院在职专家担任,如会计学由院财务处老师担任,法律课程由我们副院长开开设等。第三部分师资就是积极利用武汉的社会资源,包括在鄂高校有关于传播学、项目管理和西方艺术史等方面的专家等。学生就业的情况有如下几种,更多的学生考研,也有自己开公司的,做文化传媒和营销的,范围很广,就业渠道明显。调研的结果说明,艺管学生到社会后,基本能适应演艺团体、传媒等公司对人才的需要。

武音西音音乐学系老师们的交流从上午9点到11点,整整两个小时。双方就音乐学专业的开办情况,以及武音艺术管理专业和西音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做了交流。叶明春教授代表西音音乐学系向武音音乐学系周耘主任赠送了由西音音乐学系教师主编的研究生论文集。之后,西音音乐学系一行参观武汉音乐学院校史馆,武音图书馆馆长和校史馆馆长孙晓辉教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随同讲解员仔细的介绍了武音校史并合影留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得到周耘主任、谷杰总支书记和武音音乐学系教师们的热情接待之外,我系校友单金龙老师在周耘主任的安排下,从始至终为我们跑前跑后,付出了很多辛劳。当天下午,西音音乐学系一行还在单金龙老师的导游下,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亲眼见到了曾侯乙编钟的实物展现,零距离体验湖北楚地文化出土文物渗透出来的种种文化信息,亲耳听到了仿古编钟乐队的现场演出,体验到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浓书重彩的真实的信史信息。

此次西音与武音音乐学系的交流活动成果丰硕,意味深长。两院音乐学系的交流,对建立川陕鄂三地三校音乐学系之间的教学科研交流合作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