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新闻

院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院部新闻

院部新闻

2011年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及其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


时间:2011-12-06   来源: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  点击:1

2011年11月30日——12月3日,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及其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此次会议囊括了全国九大音乐学院和其他大学从事传统音乐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优秀的一线教师约二十余位,还有大批来自各个学院的在读硕士生 、博士研究生前来参会旁听。他们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周青青教授、钱茸教授、杨民康研究员;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姚艺君教授、李月红副教授、赵晓楠副教授、桑海波副教授、陈爽老师、徐欣老师、在读博士生苏毅苗等人;来自天津音乐学院的王建欣教授;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王沥沥讲师、刘大坚副教授;来自四川音乐学院的颜曼秋副教授、甘绍成教授;来自西安音乐学院的牛玉冰讲师;来自武汉音乐学院的蔡际洲教授、孙凡副教授、胡志平教授、徐烨讲师;来自沈阳音乐学院的冯志莲教授、关意宁老师;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乔建中研究员;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黄虎老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沈云芳老师;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江明惇教授、张玄老师、刘红教授、郭树荟教授、萧梅教授、黄白教授、韩锺恩教授、杨燕迪教授。

老中青三代汇聚一堂,共同对传统音乐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策略、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大量中肯可行的建议。信息量大、视野开阔、收获丰厚是此次会议的最大特色。这次学术会议是上海音乐学院第三届音乐学术周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教研室倡议并发起。研讨议题主要围绕“从宏观整体的视域中整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理念、方式与课程体系”、“专业音乐院校中国传统音乐教材及其相关音响、音像资料的系统建设”、“本土化与现代性以及外来方法论研究与借鉴的合理化共存”、“如何面对传统音乐在当今社会中的流变与创新”、“实践、互动、研讨的交流与学术共识”五个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在12月1日早上举行的开幕式中,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江明惇教授、传统音乐学会会长乔建中研究员、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胡志平、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青青、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姚艺君、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韩钟恩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萧梅、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郭树荟列席出会并作了相关发言,会议由上音郭树荟教授主持。开幕式的发言主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来展开:1、回顾传统音乐教学与研究的历程,肯定前辈专家们所作出的成就与贡献;2、肯定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意义与价值,并希望同仁们能在这次会议中总结经验、携手并进; 3、传统音乐教学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以新的研究视角来延伸挖掘新的研究课题;4、韩锺恩教授认为传统音乐面临着结构性的三大矛盾,即中国和西方的矛盾、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学的矛盾以及本身的矛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进行反思;5、江明惇教授在《我们的事业》发言中,提出了“干我们这一行是很幸福的”,“我们这个专业是在骂声中成长的”这两句话。指出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遗存,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从学科的发展角度而言尚处于初创阶段,许多未开垦的土地,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艰苦和有创造性的劳动。江先生对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一些方针诸如“先进文化”、“文化自信”等进行解读,认为这不光是政治问题,而直接影响我们的研究方向,并为此学科做了战略性的定位。

12月1日——3日,来自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教师陆续作了发言,每人的发言时间为20分钟,另有10分钟的自由提问和讨论。现将发言教师及题目附录如下:(详细的会议发言记录请关注随后“乐府论坛”整理上传的资料)

周青青教授《新时期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改革》;李月红副教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特性、理念、方式》;胡志平教授《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甘绍成教授《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姚艺君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蔡际洲教授《理论创新: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新课题》;郭树荟教授《当代社会语境下的中国传统音乐——兼谈课程设置与研究路径》;孙凡副教授《由一份“传统音乐教学现状调查”材料带来的思考》;沈云芳老师《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困惑与求索》;关意宁老师《统一存异、交流发展——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钱茸教授《音乐语言学方法应成为音乐教学的“正规军”》;乔建中研究员、黄虎老师《新十五国风:中国音乐地理的理论与实践——以山陕黄土高原音乐文化区为例》;颜曼秋副教授《试谈传统音乐与当代中国——川剧<金子>唱段<油炸花生嚼起香>说开去》;黄白教授《关于民歌教学的点滴体会》;冯志莲教授《沈阳音乐学院传统音乐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反思》;牛玉冰讲师《刍议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民歌课程教学》;张玄老师《谈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课程中的模唱教学》;赵晓楠副教授《工尺谱在建设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实践》;刘红教授《“中国传统音乐形态分析”课堂教学体会二三》;桑海波副教授《中国民族器乐的“和色”特征》;王建欣教授《以音乐学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琴学——琴学的学科建设问题琐谈》;王沥沥讲师《当传统民歌遇到后现代——谈我国传统民歌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与流变》;杨民康研究员《以开放性视野看待中国少数音乐的教学与研究——兼论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与传统音乐和世界民族音乐的亲缘关系》;徐烨讲师《高等艺术院校戏曲音乐课的“体验”教学》;刘大坚副教授《星海音乐学院中国民间音乐教学的模式、理念和教材建设》;金桥教授《山西绛州鼓乐》;萧梅教授《从田野实践课思考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法及教材建设》。

12月3日早10:30分——12点,在由郭树荟教授主持的自由论坛中,诸多教师畅所欲言,谈到了参加此次会议的感想、体会和建议。

蔡际洲教授指出,应积极关注传统音乐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研究,关注课程体系建设,关注教材编著的理念与方法。

乔建中研究员全程聆听会议发言,提出了自己的两大感受:1、围绕传统音乐教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有生动的研讨,交流十分充分;2、以中央音院、中国音院、武汉音院和上海音院为代表,传统音乐方向的教学团队几乎是倾巢出动,对此次学术会议高度关注,带来了丰富的知识涵量和学术交流。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九大音乐学院有更多的合作意向。乔建中研究员还在学科建设问题上谈到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目标体系、工具体系、应用体系中应有统一的认识。在课程授课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不同的课程设置应制定最低的文献阅读量。重视模唱、活态教学在传统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例如针对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民歌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会唱100首民歌(包括70首必唱曲目和30首选择性曲目);在民族器乐的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辨识,能够熟练认识50种民族乐器(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乐器)等;总之应具体量化并制定标准。

姚艺君教授发言认为在这次学术会议中收获很大,充分肯定上音传统音乐的研究观念新颖,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学团队。“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传统音乐的教学中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过程,希望在今后九大音乐学院有更多的联系和交流机会。

甘绍成教授早年曾在上音进修学习一年,主要师从李民雄教授学习民族器乐理论。他谈到了川音在传统音乐办学观念上的“因地制宜”策略,音乐学本科学制为四年,在教授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同时,也尽量利用教师自身的社会资源去实地考察川剧、四川清音等乐种,并和非遗项目密切结合。拟计划成立川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周青青教授、黄白教授、江明惇教授在发言中认为,虽然各地方院校在音响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系统性上尚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统一教材有利于各个音乐院校资料的互补和整合,但倡导各种教材应以突出各地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和自身建设为主,不应刻意追求统一。黄白教授认为,在当地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艺术研究所中都有大量的珍贵资料,建议将学院的资料与文化系统、艺术研究机构的资料进行汇总,力求在传统音乐的教学和研究中更加完整化和体系化。江明惇教授指出教材还应体现核心和多样化的问题。此外,周青青教授还提出应开设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读书目,并要统一其中的“度”。既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阅读量进行知识理论的填充,又要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反对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孙凡副教授首先感谢上音的邀请,认为在教材建设上,既要有理论知识的统一,还应有地域性的特色。倡导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应积极关注传统音乐在当代的传承、变迁与发展,并以湖北长阳田歌、昆曲的实地调查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

冯志莲教授首先在发言中肯定了会议发起的意义和参会的收获,她认为交流不够,以教材编写为例,冯志莲教授早年曾搜集记谱整理了大量的东北大鼓资料,但却未在各大院校广泛应用和普及。此外,在培养目标上,面对未来的培养对象,如何实施教学;如何把优秀的民间音调融入到他们的音乐研究和创作实践中来,冯志莲教授也谈到了自身的体会和教学策略。

萧梅教授认为每个院校都有自身的教材特色和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及专长,例如西安音乐学院程天健教授的《西安鼓乐读谱译谱》课程、广西音乐院校系统性的少数民族民歌研究等。但如何交流和统一认识,还应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

杨民康研究员的发言有很多精辟的理论见解。主要归纳为三点内容:1、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学的关系问题探讨,在不同的学者中有尖锐的争论。应将民族音乐学的方法论观念融入到传统音乐的教学中来;2、音乐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制定具体、有层次和过渡衔接完善的教学方案。例如本科学生细致的量化教学、研究生研讨性质的教 学等;3、田野调查、记谱分析以及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应成为传统音乐教学中基础性的课程。

郭树荟教授和韩锺恩教授认为,音乐学本科阶段是重要的教育时期,学生不宜涉猎具体的方法论观念,应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奠定为主。本科向研究生的教育阶段过渡应有一个知识结构转化的过程。

自由论坛的最后,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徐烨讲师代表参会的青年教师群体进行发言。她认为此次会议信息量大、收获很丰富,值得总结和梳理。会后,武音参会的教师们会面向音乐学专业学生进行汇报和信息传达。她提出,在武音,附中、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中会出现不同的断层,如何划分层次和过渡衔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如何进行传统音乐的具体教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思考和探索。

主持人郭树荟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提出传统音乐教学在现有的知识结构中,应沿袭和遵循前辈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研究和理论创新。郭树荟老师对每一位教师的发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总结,但由于时间关系无法一一进行陈述。

会议结束之际,经过诸多教师的商议,初步拟定了下次会议的相关议题——《传统音乐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传统音乐的理论和形态研究》等。此次会议在热烈祥和的氛围中落下帷幕,给参会的各位教师留下了珍贵的学术记忆。

(西音音乐学系:牛玉冰撰稿)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