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插上鸿鹄的翅膀


时间:2010-08-22   来源:西安音乐学院人文学院  点击:157

初中毕业后,17岁的邓俊杰独自闯荡江湖。十几年来,他商海搏浪,在上没有靠,下没有扶,海外也没有亲戚朋友资助的情况下,栉风沐雨,筚路蓝缕,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一位拥有十几家分公司、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年轻企业家。与此同时,他致富思源,热心公益,以己之能,扶贫济困,立德行善,赤子情怀,感人至深。

17岁:摆地摊成了“万元户”

1970年,邓俊杰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沥林镇埔心村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在他年少的记忆中,是家乡令人刻骨铭心的贫困。道道丘陵,绵绵大山,块块湖塘,将这里与外界分割开来,村里人一年到头也难得进一次城,住的是低矮陈旧的泥土房,年成的好坏全靠老天爷开恩。邓俊杰家有四兄妹,父亲每月工资仅几十元。勤劳能干的父母,种了15亩地,喂了100多头猪,在自家门口开了一个小卖部,后又开了一家小酒厂。邓俊杰的记忆中,那时家里的农活特别多、特别重、特别累,每天放学后,他要砍柴、挑水、喂猪、犁田、插秧、挑粪……稚嫩的肩膀和双手经常磨出老茧和血泡。从那时起,他心中有了一个朴素的愿望:走出家乡的大山,改变贫困,过上好日子。

初中毕业那年,父母把邓俊杰送到广州的一所职工学校读书,希望他学一门修摩托车的技术,将来自食其力。那时,学校位于广州越秀南,而他住在小北路的亲戚家。在每天往返的路上,邓俊杰看到马路两边到处摆满了地摊,于是灵机一动,自己对修摩托车没有多少兴趣,何不出来摆地摊做生意呢?

他为自己的想法欣喜不已,马上向学校请假回家,征求父母意见。没想到,开明的父母爽快地同意了邓俊杰的想法,并给了他1000元钱。回到广州后,这个小精灵为了给自己一个好兆头,拿出990元,留下10元,兴冲冲地跑到广州高弟街批发了一些明信片、头饰、手饰以及一些小玩意儿,在越秀南桥底下开始了摆地摊的艰苦生涯。

小小年纪的邓俊杰,特别能吃苦,每天摆地摊十几个小时,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风吹雨打,饿了啃几块面包,累了就在桥底下打个盹,每晚都要忙碌到深夜12点,甚至一两点。为了不影响亲戚晚上睡觉,他瞒着亲戚说自己在朋友家里借宿,可又舍不得花二三十元钱住附近的旅社,干脆露宿在越秀南的高架天桥底下。夜深了,他把装货用的编织袋一摊,人往上面一躺,就呼呼大睡。当东方露出第一缕晨曦时,他又一骨碌爬起来,到街边匆匆吃点早餐,就开始吆喝生意了。那时,他经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创业的艰难,让他深深懂得了生活的不易。也许,他天生就是一块做生意的料,悟性高,胆子大,从不害羞,不怯场。他那响亮的吆喝声,使他的地摊前总是围满了顾客,生意竟出奇的好。那时,他一个月可以赚到几千元。

不久,邓俊杰看中了广州黄花岗灯光夜市场,他马上把地摊摆到那里,生意更加红火。半年后,这个当时年仅17岁的孩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净赚了3万多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那时的万元户,多少人连做梦都不敢奢望。

“百万富翁”是这样炼出来的

邓俊杰很聪慧,虽然摆地摊让他尝到了甜头,腰包鼓了起来,但他懂得摆地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他的理想。下一步该怎么走?事业怎样发展?一切全靠自己去摸索。

一次,邓俊杰听一位朋友说,开碎石场很赚钱。他马上联想到家乡那连绵起伏的大山,于是果断作出决定,用摆地摊赚来的钱,购买了一台碎石机,请了揭西几个民工,回家乡开碎石场。他第一次当上了小老板。

开碎石场是一件苦差事,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邓俊杰每天带着几个工人,天还未放亮,就到了深山里,把大石头用碎石机碾碎,然后,把碎石粒搬到手扶拖拉机上,卖给那些建筑施工单位。这一干就是半年,邓俊杰尝遍了平生最大的苦和累:晴天时,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他光着膀子,汗如雨下,被晒得黑不溜秋,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工地上尘土飞扬,空气十分浑浊;雨天时,泥水四溅,污水横流,他被糊得像个泥人,起早贪黑,忍饥挨饿,双手布满了老茧,像个老农似的。半年后,邓俊杰毅然卖掉了碎石场,怀揣着开碎石场赚来的4万多元血汗钱,又一次走出了家乡的大山。

善于学习、分析的邓俊杰又发现了新的“商机”。他看到那些开美容美发店的人很赚钱,于是自己招聘了几名员工,也开了一家美容美发店。他拜师学艺,不耻下问,很快成为行家里手。由于他和师傅们的手艺好,服务热情,价钱实惠,顾客都爱光顾这家小店。虽然每天累得腰酸腿痛,但他心里却甜滋滋的。

1989年,邓俊杰了解到做服装生意来钱快,又一次闻风而动,开了一家服装店。当时采购服装要到东莞的太平镇,从惠州至东莞,路况很不好,坐汽车来回要四五个小时。邓俊杰明白做服装生意,最重要的是采购货物。因此,他每一次都把偌大的服装市场翻个底朝天,直累得头晕眼花,口干舌燥。太阳西下,夜色朦胧时,他才把挑选到的服装一袋一袋地捆好,用小拖车拉到汽车站,疲惫不堪地坐几小时车往回赶,回到家时,早已是饥肠辘辘,骨头都散架了似的,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倒头便睡。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尽管邓俊杰苦心经营,但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生意做得非常艰难,本来身体单薄的他,又瘦了一圈。但邓俊杰对创业始终充满激情,只要看到什么好赚钱,他就会热血沸腾,雷厉风行。服装店开了一年多后,他又青睐上了副食品生意,投资开了一家副食品批发市场。同样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像陀螺一样转悠,赚的都是辛苦钱。而后,他又听说到南海捕鱼好赚钱,竟鬼使神差地购买了两条渔船,跑到南海捕鱼去了。

捕了半年多的鱼,邓俊杰晒得像个黑人。尽管依然没有赚个盆满钵满,但蔚蓝的大海给了他无穷的遐想,他思维更清晰了,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南粤大地春风荡漾,气象万千。“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这句名言,使邓俊杰浮想联翩,已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他敏锐地捕捉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想到家乡地少人多,长期贫困落后,但土地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尽管那时依然贫瘠、荒芜,交通依然闭塞,但总有一天太阳会照到这里。于是他回到家乡,把这几年赚的钱全部掏出来买了地皮。

果然不出他所料,没多久,内地的商人带着大把大把的银子蜂拥而至,一掷千金,这片沉睡、荒凉的土地顿时价值连城。由于邓俊杰先下手为强,他一下子赚了200多万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21岁那年,这个脸上还有几分稚气,没长出几根胡茬的青年,又已经是当地响当当的“百万富翁”了。

人生有梦不觉寒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世上从来没有不经历风雨,随随便便的成功。邓俊杰也不例外,也是从坎坎坷坷中走过来的,受过骗,挨过骂,甚至遭过侮辱。

1993年,邓俊杰第二次来到广州,用炒地皮赚的200多万元买了两台大型挖土机,开始做土石方工程。由于他对建筑施工完全是外行,加之年轻气盛,不拘小节,结果被人诈骗,亏损惨重,遭遇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次“滑铁卢”。但邓俊杰却没有拖欠员工一分钱的工资,不少员工是抹着眼泪,带着敬意,恋恋不舍地离开他的。

1995年,邓俊杰来到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处处充满蓬勃生机的深圳经济特区淘金,涉足金融、贸易、网络科技。由于经验不足,到处投石问路,寻找生意伙伴,花了很多冤枉钱,一直惨淡经营,入不敷出。1999年,他进军网络科技,但很不理想,感到痛苦郁闷,买了几箱方便面,一个星期没踏出办公室的门,眼窝深陷,布满血丝。那一年,他闭门反思,处于人生的最低潮。

人生有梦不觉寒。邓俊杰并没有被挫折击倒。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这个激流勇进、坚持不懈的年轻人。此后连续几年,他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财源广进,先后在广州、深圳、惠州创办了好几家公司,成为一名年轻有为、实力雄厚的企业家。

抓住机遇,快速壮大

2004年,惠州市经济发展迎来了新一波。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惠州人,故乡的巨大变化和美好未来激荡着邓俊杰的心灵,他开始了借势发力,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为喻意,成立了“惠州市鸿鹄集团公司”,下设十几家分公司,成为惠州市最年轻的集团公司董事长之一。从这一天开始,他想把长久以来埋藏在心底的愿望一个一个地去付诸行动,立志成为一名实业报国,立德行善的实业家。

邓俊杰回到阔别多年的惠州市沥林镇埔心村,望着依然长满杂草的片片荒地,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几天的考察和论证,邓俊杰更加坚定了回乡创业、造福桑梓的决心。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回报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把乡亲们领上生活的康庄大道。

他对故乡的一片赤子之心,深深打动了世界著名的万圣节产品生产商、美藉华人陈国峰先生。陈国峰十分欣赏邓俊杰热爱家乡,投资办实业的想法,他们多次倾心沟通和实地考察,决定联手在沥林镇打造一个面向全球市场的万圣节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注册成立了惠州市康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邓俊杰为繁荣家乡的经济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蓝图。他决定分三期逐步建成一个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员工3000多人,年产值达3亿港币的现代化康年工业园和出口加工基地。办厂就要用地,而邓俊杰看中的埔心村那块土地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十几家公司和私人转来转去,关系错综复杂,一团乱麻。为了把这片荒地变成工业园用地,他一家一家公司登门拜访,向有关人员做工作,磨破了嘴皮,费尽了口舌,终于使得公司项目顺利动工,一期工程如期在2005年2月中旬完成。当年3月,康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第一间工厂——康年塑胶五金厂正式开工生产,工厂员工达到1500人。开工那天,埔心村沸腾了,彩旗猎猎,锣鼓喧天,乡亲们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短短一年多时间,康年塑胶五金厂、康年灯饰厂和德亚电子厂相继奠基、投产,总投资达6000万元,其中德亚电子厂占地39000平方米,投资2300多万元,主要生产多媒体组合音响,产品销往德国和印度。这三家工厂高峰期用工人数达到了2500人左右。

仅仅一年多时间,投资近6000万元,惠州康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快速崛起,使沉寂的家乡变得生机勃勃,工厂里传出的机器轰鸣声,变成一个个悦耳的音符,成为乡亲们奔向小康生活的伴奏曲。

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还要正确地做事

作为惠州市惠城区政协常委、区工商联副会长,邓俊杰认为,一个企业家最起码的素质就是爱国、守法、敬业、奉献。作为一个商人,第一要务是赚钱,有实力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否则,空谈误国。他认为商人赚钱天经地义,但更应该赚取人心,因为,人心大于天。

他带给乡亲们的实惠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康年工业园落户村里后,很多村民,特别是年轻人纷纷到工业园上班,极大地拓宽了村民的就业门路,一些熟练操作工的工资达到了2000多元。他自掏腰包,购买了200多台工业裁缝机(衣车)免费提供给村民们学习加工技术。农闲时,村民们按单子到工业园领取生产材料回家里加工,加工好后,送到工业园。这样,村民们找到了一条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致富道路。特别是村里的妇女,既没有误农活,也照顾了家庭、孩子,足不出户,每个月还能赚1000多元。他的这一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首肯。

埔心村以前只有一条烂泥路,晴天,尘土满天飞舞;雨天,烂泥飞溅。邓俊杰捐资把它修成了柏油马路,极大地方便了乡亲们的出行。当看到村子里的路灯因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时,他买来电杆和灯具,全部换新。回村创业当年,邓俊杰就捐款建起了埔心村敬老院娱乐中心。从此,埔心村的老人们可以在敬老院里唱歌、跳舞、下棋、打牌,欢度晚年。逢年过节,他给村里每一个60岁以上的老人封几百元红包。

邓俊杰从自己的创业历程中,深深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沥林镇埔心村小学有近60年的历史,教学环境差,他毫不犹豫出资50万元,兴建“鸿鹄”教学楼,又与国际狮子总会深圳380区的狮友们联手,为该小学捐赠了一间价值20万元的电脑室、一间图书室,还出资建起了图书馆,设立了该小学老师的奖励基金。

邓俊杰正在筹划的新工程是:在家乡开办一所规模能容纳1000人以上的职业高中,把那些过早失学的孩子找回来,对他们进行各种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邓俊杰深有感触地说,当一个人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还要正确地做事,吃得苦中苦,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他十分欣赏曾国藩的名言:“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邓俊杰深情地说:目前,企业还在发展之中,个人能力还有限,再给我一点时间,等将来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会拿出更多的钱来做善事。

言语朴实无华,字字掷地有声。

上一篇:下一篇: